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旅游丨以"禅"化境 ——禅意多维度打造手法

2016-01-20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禅境之于旅游,意义非凡。禅境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指向于禅宗的“寺院禅”,第二种是指向于自然的“自然禅”,第三种是指向于社会的“生活禅”。“寺院禅”、“自然禅”更多指向于“出世”与人生的大隐,与生态自然型旅游目的地及郊野文化型旅游目的地密切相关。而“生活禅”多指向于“入世”,强调“理法致用”,在都市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及休闲度假综合体等开发层面,“生活禅”无时、无处不在。

绿维创景认为, “禅意”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建筑风格、园林庭院、景观小品、餐饮休闲、文化游赏、名称意象等方面打造,相互烘托,从而营造出极具禅境的旅游目的地。


1建筑——“禅屋”


修建主题建筑,承载旅游功能,同时反映禅文化韵味。


禅意建筑的建设理念,摒弃反映传统森严等级的对称式建筑与一味追求豪华的铺张奢侈,转向为展现简单、纯粹的风格,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在建筑形态上,与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简纯粹,可以选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为主,突出自然古朴,弱化人工修饰与人工技巧。


2园林——“禅院”


以“禅意园林”提升传统旅游的庭院空间,建筑内部和建筑之间强化禅境的设计,可充分吸收我国传统禅意园林及日本“枯山水”园林艺术,构建别具一格的禅式园林。


禅式造园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从“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的影响,日本造园艺术中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透露“空寂”的情趣。“枯山水”仅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的性格特征。  



3环境——“禅景”


以“自然禅”为理念,构建禅意山水景观,弱化人工化痕迹、杜绝粉饰化装饰,以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融禅学理念入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禅意思想,创造诗情画意与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景致的打造,强调和谐性与原真性,展现与自然的和谐,营造隽永深悠、纯粹自然的体验氛围。


4景观小品——“禅品”


禅品是禅境的构成单元,以佛法禅理为内涵,用现代园林和雕塑手法,突出体验性与互动性,构筑不同禅主题的景观节点。禅品以意见长,做到“一品一意境”,能让游客驻足沉思、有所思有所悟,方为好的“禅品”。



5餐饮——“禅宴”、“禅茶”


禅宴、禅茶,是佛教旅游从传统观光祭拜到当前修身体验进化的重要元素。禅宴、禅茶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可挖掘的文化资源丰富,故其开发不求宽泛而重深度,做到精致与特色,方为最佳。


禅宴的开发以佛门素斋为本底,进一步引入禅文化元素,如菜名体现禅机、菜肴制作反映历史典故、用餐环境强调禅意等。同时,引入绿色食品和养生食疗的概念,突出养生理念,构成主题餐饮,通过禅宴,获取养身、养心双重体验。


“禅茶一味”是禅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禅与茶自古便如影随形,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在茶中贯穿了“理”,赋予“道”,蕴含了禅机。“吃茶去”、“一杯茶”、“竹庵点茶”、“神通饮茶”等典故流传甚广。中国作为茶的故乡,盛产各种名茶,禅茶将是佛教旅游的重要文化内容和旅游产品,包括禅茶的茶艺表演、品茶参禅、禅茶SPA等。



6音乐——“禅乐”


佛教音乐始自三国,源于印度“五明”之“声明”,由梵呗发展而来,通俗讲就是僧侣念经的声音。


禅乐佛音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禅文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寺院内日常的经声佛乐;开辟专门场所,进行经过艺术加工的禅乐表演;在自然环境中引入声景艺术,通过音响系统播放禅文化主题的环境音乐,结合自然景观和景观小品的氛围渲染,营造更浓郁的文化情境。



7游线——“禅行”


“禅行”在游线中的借鉴,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以“禅”为主题打造游线;其二是以“禅意”组织管理游线。


“禅主题”游线方面。在旅游节点之间通过小品设计和概念营造、活动组织的手法,以禅为主题,串联游览线路。如以“禅喻”为线索,将禅行的“八喻”,即“登山喻”、“种树喻”、“流水喻”、“推车喻”、“寻物喻”、“萤火喻”、“月光喻”、“划船喻”演绎为游线,并以最终达到“光明之顶”、“光明之塔”等概念作为游线安排的高潮。


8导游词——“禅词”


导游讲解中多体现禅机妙语,并将禅寺、禅理的历史、典故、文化等作为重点进行表达。禅词将直接面向宗教游客,禅词的内容和表达对禅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禅词的编撰要精益求精,禅寺导游具有一定的佛法禅理修养。


9服务——“禅饰”


景区内的服务人员的服饰体现禅主题,服务人员不要求披禅衣在身,但应该在服饰上与禅寺的氛围相符,整体上突出衣服的素雅、穿着的庄重。


10商品——“禅物”


开发系列的禅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纪念品在倾注禅文化内涵和信仰象征的同时,也应该追求品质和质量,突出禅寺的佛教宗理和禅理的独特性,做到“一寺一禅物”。



11名称——“禅名”


除延续、重现各景点历史上的名称外,对新建的景点和设施进行具有禅意的命名。如佛书《四世因果录》中有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语意境悠远,意蕴无穷。后来,清康熙年间重建普陀山普济寺,化此偈语作为牌坊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破,万里无云万里天”,使庙宇门楼有容纳天地之悠远禅意。


总之,禅主题应通过硬件、软件,静态、动态,具象、抽象等多种形式进行体现,营造主题色彩鲜明的旅游体验目的地。


关于“绿维创景”订阅号,回复关键词“文化旅游”,查阅

【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

【文化旅游】“情境再现”-文化体验模式创新的“六幕”

【文化产业】文化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文化地产】文化与旅游的“跨界婚姻”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基本范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